赏析|龟兹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现的贡献
有两次事件使龟兹乐传入中原,第一次是公元384年前秦吕光伐龟兹,将龟兹乐舞、百戏艺人掠至凉州。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政权,龟兹伎人,与西晋大乱时逃到凉州的中原艺人进行艺术交流,从而创造出西凉乐。北魏建立后,又将龟兹乐带到平城,后来又迁都洛阳,龟兹乐随之传遍中原大地。第二次是北周武帝与突厥公主联姻。
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,地理条件优越,经济发达,文化昌盛。公元前就与中原交往频繁,汉宣帝时,龟兹王绛宾,娶乌孙公主(汉解忧公主之女)为妻。元康元年(前65)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,汉宣帝赐给“车骑旗鼓,歌吹数十人。”以后绛宾“数来朝贺”,回龟兹后“治宫室,作徼道周卫,出入传呼,撞钟鼓,如汉家仪。”这一重大改革,对龟兹乐舞艺术发展有深刻的影响。南北朝时期,在文化和民族大交流、大融合中,龟兹文化进一步发展,音乐艺术日趋繁盛,成为西域一个乐舞胜地。
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苻坚,派吕光平龟兹,将一大批龟兹乐舞伎人带至中原,从此揭开了龟兹乐舞大规模东传的序幕。北周武帝娶突厥阿史那公主为后,随嫁而来的有一批龟兹音乐家,著名的有苏祇婆、白明达、白智通等。苏祇婆在中原传播了龟兹“五旦七声”乐律,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。在北周、隋、唐宫廷乐部里,《龟兹乐》为西域诸乐部之首,在中原有巨大的声望。唐代诗人元稹《连昌宫词》曰:“逡巡大遍凉州彻,色色龟兹轰录续。”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盛唐宫廷中龟兹乐的盛况。
唐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对当时龟兹音乐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,他称:“屈支(龟兹)国……管弦伎乐,特善诸国”。在《新唐书·龟兹国传》里也载龟兹“俗善歌乐”。龟兹地区音乐发达,还可见诸其他一些史料,唐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》中载:“龟兹国,元日斗牛马驼,为戏七日,观胜负,以占一年羊马减耗繁息也。婆罗遮,并狗头猴面,男女无昼夜歌舞。”在佛经典籍里也有关于龟兹音乐的记载,唐圆照撰《悟空入竺记》(《十力经序》)说:“安西境内有前践山,前践寺。复有耶婆色鸡山,此山有水,滴流成音。每岁一时,采以为曲。”另在 《宋高僧传》中也有相似的记载。关于龟兹的音乐史料,在历代史籍中多有记载,不论是正史的传纪、志传,野史笔记和诗词歌赋中都有相当多的资料可征。
在隋代,龟兹乐成为宫廷九部乐中的重要一部,它的乐律不仅演变为隋唐燕乐的二十八调,而且还影响了雅乐、俗乐和戏剧音乐。所以,在《辽史·乐志》中载:“至隋高祖(文帝)诏求知音者,郑译得西域苏祇婆五旦之声,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说,由是雅俗之乐,皆此声矣。”又说:“右四旦二十八调,不用忝律,以琵琶弦和之,皆以浊至清,迭更其声,下益浊,上益清……益出自九部乐之龟兹乐云。”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也说:“龟兹是八十五调,其中之二十八调尤为盛行。宋教坊之十八调,亦唐二十八调之遗物。北曲之十二宫调,与南曲之十三宫调,又宋教坊十八调之遗物也。”这说明,自隋至辽宋几百年间,中原音乐实行的是龟兹乐律,可见苏祇婆的音乐理论在历史上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。
北周平灭北齐后第二年(578年),周武帝病亡。周宣帝继位后,和北齐后主高纬一样,整日沉溺于声色。郑译为了迎合他,把北齐游散的歌舞艺人(包括著名西域琵琶演奏家曹妙达)聚集于长安,经常举行歌舞百戏演出,龟兹歌舞戏“苏幕遮”在长安盛行起来。曹妙达和苏祇婆在长安的聚合,客观上加强了西域艺舞的阵容和艺术影响力,从而使北周的乐舞艺术更加精湛,达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从苏祇婆“五旦七声”理论的渊源、形成、传播和发展的过程,充分展示了龟兹文化与中原文化息息相通、互为滋养、交流融汇、变革创新的生动历史。
龟兹壁画突出音乐的内容和作用,就是“管弦伎乐,特善诸国”的鲜明反映。龟兹音乐文化较早便形成了自己的规模,印度音乐文化借佛教载体传向东方,但它首先在龟兹与当地艺术进行交流、融合,注入了当地繁盛文化的因子,形成西域式的佛教艺术,音乐艺术尤其如此。中国汉地佛教音乐形式受到龟兹佛教音乐的直接影响。南北朝、隋唐之际对中原影响巨大的“龟兹乐”,其中一大部分是龟兹佛教音乐。龟兹佛教艺术深受犍陀罗、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,同时也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,并吸收了丝绸之路带来的西亚艺术因素。龟兹佛教艺术在佛教艺术世界里独树一帜。随佛教的传入,龟兹佛教艺术对中国汉地佛教艺术的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。
唐代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的管辖,先在高昌的交河设立安西都护府,后移治龟兹,升为安西大都护府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,西域进入了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。龟兹音乐艺术高度繁荣,乐器配套成型、音乐艺人辈出,出现“管弦伎乐,特善诸国”的优势。另一方面,中原汉人大批来到龟兹,中原文化源源西进,大乘佛教义理反馈龟兹,形成中原大乘佛教与西域小乘佛教同时存在的生动局面。龟兹石窟寺里西域与中原系统音乐造型同时并存,是佛教文化史上的奇观,从而也为龟兹乃至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上关系紧密的历史见证。
线上随喜
往期回顾
☀藏识
藏识|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
藏识|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
藏识|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——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
藏识|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
☀巡觅
巡觅|春夏秋冬又灵隐
巡觅|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
巡觅|童声唤我心
巡觅|隐于西湖,置身云林
☀学处学处|梁皇宝忏的缘起、内容及意义
学处|今日正清明,佛弟子应当做的三件事
学处|持咒这件事要如何操作
学处|忍辱、乐观与慈悲——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
☀观照观照|去寺院参加法会前,我该做些什么
观照|随缘,到底随的什么缘
观照|若有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
观照|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
☀开示开示|太虚大师: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
开示|巨赞法师:论佛教的爱国主义
开示|虚云老和尚:凡当参学,要有一双好眼睛,一双好耳朵,一副好肚皮
开示|弘一大师:恭敬三宝,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
☀一偈一偈|《普门品》——念彼观音力,咸即起慈心
一偈|《普门品》——念彼观音力,还着于本人一偈|《普门品》——念彼观音力,应时得消散一偈|《普门品》——观音妙智力,能救世间苦
☀物语物语|腊梅——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
物语|玉兰——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
物语|茶花——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
物语|海棠——着意寻春春不见,东风吹上海棠梢
☀常识常识|修行学佛,皈依三宝
常识|普贤菩萨的“十忍”法门
常识|不可不读的佛经——《往生净土神咒》
常识|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
常识|不可不读的佛经——《准提咒》
☀素食素食|清明,食青团
素食|正好清明连谷雨,一杯香茗坐其间
素食|谷雨,我想要这样吃
素食|人间四月食素天
☀分享分享|红尘中修行
分享|因为疫情
分享|佛教与节约
分享|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
☀赏析赏析|顾见龙绘画作品:十八罗汉图
赏析|弥勒菩萨像的坐姿
赏析|赵孟頫写经换茶图
赏析|龟兹石窟寺音乐的形态特征
☀历史历史|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
历史|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
历史|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
历史|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
☀阅读阅读|弥勒化身——布袋和尚的诗与画
阅读|春风上巳天,桃瓣轻如翦——你了解“三月三上巳节”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
阅读|茶以载道——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
阅读|丰子恺:人间的事,只要生机不灭
☀故事故事|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得法的传奇经历
故事|受持《普门品》三十年,感得天乐鸣空,花雨纷飞
故事|中国的“韦提希夫人”——独孤皇后
故事|神通能敌生死吗?
☀视频视频|春季放生 长养慈悲
视频|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视频|观世音菩萨圣诞日,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《大悲咒》视频|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
编辑|妙声
责编|海涛